为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改精神,全面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室借拱墅区“武林杯—运河赛课节”“新秀杯”选拔的平台,乘长征中学“教学评一致性”课程节的东风,积极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赛课,杨鹏妃、龙志坚老师欣然应允。同时,工作室还邀请区内兄弟学校(育新高级中学)同仁与成员一起磨课、听课及评课,以赛促研,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工作室邀请育新高中吴雪组长和袁老师前来听、评课

大“鹏”初试辨“真伪”

杨鹏妃老师教龄6年,本学期执教高三。此次赛课挑战自我,尝试从未涉猎的新题材——“辨识媒介信息”大胆开课。

信息化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练就“火眼金睛”,辨识海量信息的真伪?于己于人,都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选题。

杨鹏妃老师在试讲

工作室成员在听课、磨课

试讲后磨课会议中,大家各抒己见,为小杨老师提供多样视角。董嘉怡老

师为小杨提供时下“新鲜热搜”——“淄博烧烤插队”及“北大数神韦东奕”的新闻语料;赵丹丹老师建议精简“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环节,从原来“辨识+表达”的设定规整为“辨识鉴别”;孙林老师则和小杨探讨达成目标的多种教学途径,商议最佳选案。

杨鹏妃老师在上课

工作室邀请育新同仁在听课

可以看出,公开课上杨老师采纳小伙伴不少的建议,她将此课定性为“活

动课程”,以两个任务“初识虚假”“深入辨识”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真假语料也重新甄选和排序,还注意了活动后的归纳整合。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语料新鲜贴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成功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课后工作室成员与兄弟学校老师共同评课

课后评课,育新高级中学教研组长吴雪老师高度评价了杨老师的这堂语文课,认为年轻人敢于挑战新课型,本身就值得赞扬,何况选题贴近时代热点,在互联网背景下,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智识的网络人,有非常强的现实推广意义。育新语文袁老师在肯定杨老师成功之处时,也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她认为杨老师如果能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效信息,围绕主题进一步追问,或许会推进思维的深入,促进学生深层思维的生成。

小“龙”借意赏“诗味”

龙志坚老师开课实属不易。本来,他就身兼数职,公务繁多。开课前夕又遭遇“甲流”并发“新冠”,恢复健康时离正式开课不到三天。但是龙老师,依旧不改“初心”,克服万重困难,试讲、赛课、评课场场不落,展现了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

龙志坚老师在试讲

龙老师选择了高一课文林庚的文艺性随笔《说“木叶”》为赛课内容,并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暗示化语言”为教学目标。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他的试讲,并为其磨课。

工作室成员在为小龙磨课

磨课中,老师们建议砍掉导语中关于林庚的繁冗介绍,虽然,大家知晓林庚是龙老师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但是,教学环节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课型定位为“感受型的鉴赏课”,围绕“引导学生理解诗化语言的暗示性”展开,作家点到为止即可。

《说“木叶”》可文艺可学术,可讨论提升感受力,也可以借文训练学生理性分析,筛选关键句及概括能力。公开课教学目标的选择取决于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研读及自我擅长点的认知。

龙老师在上公开课

虽然只有一天修正时间,龙老师还是全力以赴,吸收借鉴小伙伴的意见,以课文里出现的“木叶”诗句为抓手,比较“树叶”“树”等意象,引导学生去感悟“木叶”独有的意味,从而挖掘诗人当下的情感。

老师们在认真听课

在习得鉴赏的相关知识后,龙老师用“水”和“云”两个意象进行拓展,再次升阶体味“诗化语言的暗示性”,并在课堂输出环节,让学生仿造《春天在哪里》的诗歌,选择意象再创作《秋天在哪里》。遗憾的是,囿于课时,无法现场做出展示。

杨老师、龙老师顺利完成赛课,借此展示自身良好的教态和丰富灵活的教学设计。工作室鼓励老师们多多参与的初衷也是借“赛课”促“教研”,老中青三代语文教师在磨课、评课中互为切磋,取长补短。每一次磨练都为下一次更优秀的展示打下铺垫。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们会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运河名师丹丹工作室

撰稿人:赵丹丹

2023.5.25